装裱工艺
材料托染
首先是材料的托和染,包括:
①托绫、绢,将绫绢正面合案铺平,用排笔蘸清水将其刷透,后用干毛巾将水份吸干,使绫绢紧绷案面,平直无皱,再刷浆糊,后将卷好的纸对齐绫绢,边展托纸,边用浆刷刷实,完后再以棕刷排实,揭去,晾在墙上。另外还可将颜料放入浆糊中调匀,刷至绫绢,上纸,晾干,即连托带染色,称浑托。
②托镶料纸、裱背纸,大多托3层。先将第1层纸铺开,用稀浆水将纸刷平刷匀,加托第2层,对齐边口,展纸,刷实。再用浆水加托第3层,步骤同上。3层托好后,再用棕刷刷一遍,晾干。
③染材料,将颜料及胶用水浸泡化开,把所染纸绢绫反扣在画案上,往上刷颜色水,要均匀,先刷托纸,后刷纸绢绫的正面。后上墙晾干。
托裱画心
接着托裱画心,包括:
①湿托法,用于不掉色的画心。把裁方的画心反铺于画案,润潮展平,上浆水,沿画心四边刷上局条,后把托纸刷上,再用棕刷由上而下刷住托纸。
②平托法,用于易扩散或掉色的画心。其法是托纸上刷浆水,画心覆其上。有飞托、覆托之分。再进行镶覆和砑装,包括:
镶覆,将托好的画心裁去多余的局条,再在画心四周镶覆上所需要的圈档、上下隔水、天地头、惊燕,绫小边或通天小边等各种材料,然后在其背面刷浆水,粘上覆背纸即可。
砑装,砑,即对覆背后的裱件用砑石砑磨,使之光洁柔软。装则指在裱好的画幅上,装配天地杆、轴头、在杆上钻,穿绳,以便悬挂等,至此装裱工作全部结束。
形式/品式
主要有:
①条幅,因是垂直悬挂,又称挂轴,或轴。自上而下包括天杆、天头、惊燕、上隔水、圈档、画心、下隔水、地头、地杆、轴头等,一般为天头大、地头校
②长卷,也叫手卷,简称卷。由天头、副隔水、前隔水、绢边、引首、画心、后隔水、题跋纸心、拖尾等组成。
③册页,首尾相连、折叠而成,其形式类似画册,每页一幅画,或一画一跋,首尾为硬面包锦,内有边、画心、分心等。册页有多种样式,其中左右翻折,向右开版的称蝴蝶装,上下翻折,向上开版的为推蓬装等。另外装裱幅式还有屏条、对联、横披等。
书画揭裱
收藏书画的朋友,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古旧书画的揭裱。大多数的书画收藏者购得古旧书画后,便很随意地就近找人揭裱了事。这是断然不可的,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件古旧书画作品的成全与毁坏以及寿命的永暂。
古旧书画能不重新揭裱的尽可能不要揭裱,因为每揭裱一次,要经过热水闷烫、清水淋洗、化学药品洗霉去污和修补、全色等多道工序,耗费很多时间,这些无疑会使古旧书画大受损伤。所以古人曾说古旧书画非到了“蝴蝶翩翩舞”的破烂程度,一般不要重新揭裱。
揭裱古旧书画,尤其是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古旧书画,一定要找那些经验丰富、技艺高超又认真敬业的装裱师。北京、上海、苏州等地都有专业的书画装裱店和技艺上乘的装裱师。如北京琉璃厂的荣宝斋是国有企业,负有保全救护文物的责任。他们接到古旧书画,须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如何揭裱后才分配专 人操作。切不可为了图省事省钱就近找技艺平庸的人揭裱。清代书画鉴别名家陆时化在其所著《书画说钤》一书中说:“书画不遇名手装池,虽破烂不堪,宁包好藏之匣中。不可压以它物,不可性急而付拙工,性急而付拙工,是灭其迹也。拙工谓之杀画刽子。”此实为经验之谈。
另外,珍贵的古旧书画揭裱前拍照或录像,以备揭裱过程中毁坏而诉诸法律的凭证。
关於书画揭裱技术的研究,台湾书画修护师范定甫於2004年时曾进行相关研究,依据其发表研究结果得知,揭裱技术以水份的多寡,可区分为湿揭与乾揭两种方法。所谓的湿揭是指整幅画心同时均匀润湿,而後揭除裱纸的方法;乾揭并非完全不使用水份,而是在小区域内尽可能减少润湿裱纸与褙纸的水份,进而揭除的方法,或可称为局部湿揭。揭裱前需对画心施予暂时性加固以保护揭裱操作时文物的安全,暂时性加固技术可以分为非黏著剂法与黏著剂法。非黏著剂法仅以水贴合加固材料与画心;黏著剂法则以水溶性黏著剂贴合加固支撑材料於画心。书画修复时依画心的损坏
状况选择暂时性加固方法,并可搭配湿揭、乾揭运用。范定甫在研究中依模拟黏著剂存留在画心表面的试验,测量涂布对表面颜色的影响、清洗的效果、以及耐久试验等项目。试验结论为关於布海苔、甲基纤维素与浆糊三种所应用的黏著剂中,以布海苔对试样的颜色影响、耐老化性能差,清洗後仍严重影响试样的湿热白度稳定性。清洗後有助於浆糊试样的白度稳定性。三者之中,甲基纤维素的清洗度佳,耐老化性,对画面颜色的影响最小,建议可以甲基纤维素作为揭裱暂时性加固黏著剂。
近几年其仍在继续进行相关研究,新研究成果还未发表。